当前位置:首页 >
金天:2017年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出炉
信息来源:学院学办 发布日期:2017-12-05 阅读:

一、事件回顾

1127日至282017年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增选名单相继公布。今年共计有67名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18位外籍专家,比尔·盖茨名列其中;有61名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16位外籍专家。

1127早上,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的最终结果2017年度的院士增选于年初开始,有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533名有效候选人。64-10日,召开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5人。1030-113日,召开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产生了67名新当选院士。在新当选院士中,男性63人,女性4人,分别占比94%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在67人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比46.2%;研究院所18人,占比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比26.9%

1128日,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次院士增选工作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二次增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界和全社会广泛关注。增选工作于201711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1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新当选院士中有3名女性。

二、舆论概况

中国工程院称,通过本次增选,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覆盖和地区分布进一步改善,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群体的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外籍院士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也从增选机制上为今后打下坚实基础。这为我国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工程院在国际工程科技界的影响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工程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学部相关负责人称,与之前的院士增选相比,2017年增选呈现三个新特点。一,对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更加重视和加强。本次增选中,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立了国防和国家安全特别推荐小组。二,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增多。2017年增选中,专门建立了新兴和交叉学科特别推荐机制,并增加名额用于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三,适当增加外籍院士名额。本次增选将外籍院士正式候选人名额从2015年的14名提高到20名。

对于比尔·盖茨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众多网友感慨道,“比尔·盖茨入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中国工程院人才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也是中国将吸纳更多新兴领域工程科技的国际领军人物加入到中国工程科技的建设的强烈信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是创新的终点,而是创新的新起点,他号召新当选的院士们主动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功立业。

一些高校的网友为自己母校增选的院士感到自豪,为母校历年来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

三、事件分析

“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终身荣誉学术称号。两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科学院增选了12次,院士有1100多人。工程院共增选了9次,院士有780多人。其中外籍院士近百人。

首先,两院院士增选活动逐渐常态化制度化,体现了我国对于这些领域的学者所作出的成就的肯定与支持,对德高望重的中老年学者来说是一种关怀和器重,对年轻有为的学者来说是一种激励和促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一种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其次,此次增选的两院院士有67人来自48所高校,以清华北大为首的中国优秀高校在学术界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些非“双一流”、非“985”、“211”高校在此次评选中也榜上有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人才培养,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点滴贡献。

最后,比尔·盖茨入选本次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有效地加强了国际合作,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也是我国将吸纳更多新兴领域工程科技的国际领军人物加入到中国工程科技的建设的强烈信号,更体现我国作为学术大国的包容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