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疫情无情人有情,春风化雨润无声 ——新学期思政课在线教学全面展开
发布日期:2020-03-12 阅读:

“喂?婉婷记者在吗?”

“在的在的……”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我是2号记者徐婉婷。我正在做现场报道。”

“杨滨菡同学,请问你参加的抗击新冠疫情志愿活动是怎样的?”

“我参加过一个海外学子自发组织向战疫前线提供口罩的活动……,我们的队长们每天要发送150多封邮件,打100多个电话,联系国内外所有可能的口罩供应商……用队长的话说‘一开始根本没想到会成功,但我们团队足够给力,支持我们的人都很可爱,硬是成功了。’”

 

上面这段场景并不是电视台的现场报道,而是发生在2020年3月3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法学1901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在线课堂上。任课教师陆丽青老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现实情况,将疫情时期的教学组织形式定位为“讨论式教学”。为了让“每个同学都有发声的机会,每个人都能在讨论中汲取营养”,她决定“将麦克交给学生”,自己隐身做一个“服务者”、“观察者”和“引导者”。上面的情境就是该课程第一次讨论“疫情之下,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的一部分。

 

一、快速进入状态,精心组织实施

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听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实施本科教学逐渐成为现实。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浙江工商大学的全体教师就快速地进入了在线教学的“备战状态”。其中,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有119个教学班,由42位老师任教,教学工作量大、覆盖面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校教务处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力求把思政课教师组织好、把广大学生动员好、把各种资源整合好。

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实施“慕课+答疑讨论”的教学方式。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浙江省课程共享平台等平台上的慕课授课,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使用本院自建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教师定时(按课表时间)开展在线讨论、答疑等,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多层次精心准备教学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全院视频会议做出全面部署。各教研部组织教师研讨交流,制定出各门思政理论课相对统一的教学方案模板,报学院审查备案。各教研部在各自群里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统一到教学效果的预测等展开激烈讨论。学院鼓励每一位教师依据各自的学科背景,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所教班级的专业,在共同模板上增添个性化的元素,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最大程度地给学生奉献出美味的“思政课大餐”。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快速构建教学组织。精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没有自己专业的本科生,所教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教学班级多。利用学校教务处提供的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各班学习委员等渠道,老师们从一个个电话打起、一条条微信、短信发起,短短几天时间都建起了不同形式的班级答疑讨论教学群。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次从不同层面摸底网络教学存在一定困难的教师,建立帮扶机制,为线上思政课教学扫平障碍,做好各项充分准备。

潘惠香,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毕业的老师,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年,获2019年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3月4日,潘老师已经变身为一名“主播”,熟练地与学生在QQ的群课堂上开展直播授课。学生在认真聆听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人生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崇高的人格、真挚的友情和伟大的思想

潘老师还将当前抗击疫情的很多典型、生动的事件作为案例,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的目标,与学生们在线上进行了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交流。虽然隔着网络,但在讲到抗击疫情中的生动感人的事迹时,不少学生都和潘老师一样感动得泪目。潘老师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感动了学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隔着网络,也可以传递师生间真实的情


潘惠香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线上课堂

胡乃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毕业的老师,其授课曾得到教育部社科司督导的好评,多次教学评分为A,本学期承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2020年3月3日胡老师第一次开课。8:05分准时开始直播答疑讨论,网络顺畅。本次上课共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胡老师讲授了课程的整体情况和基本要求,为保证同学们都能在线和及时反馈,胡老师布置了即时提问互动环节。然后,由学生进行时事评论直播,三位同学进行连线实时点评,其他同学弹幕点评,胡老师总结。第三,对本周慕课平台上发布的讨论问题进行评述,对于同学们优质的发帖进行解答回复,对于重点问题、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组织同学共同讨论。课后,胡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完成程度。

胡乃岩老师从思政课的视角阐释了对于本次疫情的分析。角度一,要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疫情。针对疫情中的谣言,同学们一定要甄别辨识、以观后效,不能以讹传讹,用片面的、偏激的、割裂的视角来看问题。角度二: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当前的疫情,我们处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曾有些人在自媒体上批判武汉,谩骂湖北,我们不能让武汉人的殇痛雪上加霜,面对这场全人类的危机,我们每个人都要反思反省,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角度三,要用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来看待疫情,我们的祖国是如此伟大,这场疫情正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伟大斗争时刻,这也是我们迈向伟大梦想的必经之路,面对挑战我们要用积极的、正面的视角看待问题。


学生在胡乃岩老师教学平台讨论区的留言

二、结合“抗疫”实践,挖掘育人元素

“一课一策”原则,学校要求思政课教师认真收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等相关素材,并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要素有机融入各门课程之中。要深入挖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人道精神、奉献精神等育人元素,汇聚强大正能量,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信念、增强信心、懂得关爱、理解责任。

陆丽青,是宗教学专业博士毕业的老师。本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以小组话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结合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线上教学视频和教材的内容,从时事热点切入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人生和个人的理解。陆老师将教学内容分为10个专题,班级同学随机分为10个组,每次讨论由一个组来组织和主持,其他小组课余时间进行组内讨论并形成发言稿,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并接受提问。在陆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下,第一组的同学结合课程《绪论》部分“大学生”、“新时代”等关键词,以此时事作为切入点,展开了以“疫情之时,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为主题的讨论。

经过收集和整理材料、策划组织讨论的程序、和老师不断地沟通和协调、修改文案,一周紧锣密鼓准备工作完成了,第一组在3月3日的课上登场。本次讨论由杨文艺等同学6位主持展开,通过钉钉软件的视频会议功能和全部同学进行了一次远程的线上讨论,主持人通过提问、事例分析互动、事例分享等形式,和同学们就疫情中大学生的一些感人举动以及不当行为进行了探讨、反思。本次讨论分为前言引入、案例分析、总结思考三大部分。小组的讨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以致用”:好好学习,社会需要的时候能做些贡献;(2)“身体力行”篇:尽我所能,小能量也能点亮星空;(3)“独善其身”篇:待己以严,是对自己更是对社会的负责任;(4)“引以为鉴”篇:不以恶小,正义是心中的明灯;(5)“有备无患”篇:未雨绸缪,做好表率带动身边人。

虽然将麦克交给了学生,但陆老师自己也一点都不轻松,工作量剧增。作为服务者,她频频发群公告、精心地建设平台、不动神色地上传各种推荐阅读的资料、在各平台全天候做好“客服”工作。作为“观察者”,一字不漏地听每个同学的发言并做简单的记录,做出恰当的回应。作为引导者,在每个班的“组长群”中出谋献策。

         讨论小组在陆丽青老师在线课堂上展示的讨论子主题

三、创新教学方式,育人润物无声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首家浙江省委宣传部与高校共建马院,同时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马院,拥有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点。近年来,学院全体教师躬耕桃李,刻苦钻研,在教研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教育部优秀教学科研重点团队2个,教育部择优推广项目1项,教育部择优资助计划2项;“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获奖者2人。学院高度重视“互联网+教学”,积极推进在线思政课教学改革,积累了丰富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目前,已建成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了丰富的在线教学经验。

尽管如此,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全面实施在线教学,仍然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除了线上慕课教学,原来线下的答疑讨论现在也都全部移到了线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注重与时俱进,进行线上创新,充分用好中国大学MOOC平台、浙江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其他优质慕课资源。除两门自建慕课外,精选网络课程,保证教学质量。以此次线上教学为契机,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的共享提升,按教研室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了充分的在线集体备课、研讨交流,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为确保育人成效,学院建立线上教学听课督查制度,建立线上师生交流平台,及时解疑释惑、关心指导,以实际行动诠释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

郭墨寒,是历史学专业博士毕业的老师。本学期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任务。2020年2月24日,郭老师就给自己的四个班级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学习通泛雅平台发布班级通知,同学们陆续加入班级群。郭老师通过微信群了解到其他课程老师使用的教学平台,如钉钉、学习通、中国慕课网、腾讯课堂、千聊等,很多同学建议用哔哩哔哩平台直播,在学生的推荐支持下,郭老师从头学起。3月4日7:05,郭墨寒老师提前一小时在班级微信群发出授课通知,8:05准时开启直播课程和学习通签到打卡,同时把经过两天摸索和建立的直播网址分享给班级同学,开启教学生涯第一堂“直播”课。直播平台网络流畅、风格独特,深受学生喜爱。郭老师紧跟时代步伐,用亲切和时髦的语言拉进同学们距离,直播课堂人气不断上升

郭老师的线上授课有三大特点。第一,展现了浙江工商大学的教育创新特色模式。“读、写、议”是浙江工商大学一直实践的一项教育创新模式,以现代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将阅读、写作和讨论三个基本环节纳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在组成形式中,构建了一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人才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郭老师秉承学校创新之风,将“读、写、议”贯穿教学始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二,因材施教、因时制宜。深入认识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爱好等学情,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根据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兴趣和知识背景,设计教学互动方案;根据疫情情况,调整讲课内容,为抗击疫情一线战士加油鼓劲。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直播平台由同学推荐,紧密靠近大学生生活;课代表由同学自荐和推荐产生,主动为课堂做无私奉献;小组队长同学自荐和推荐,小组队伍名称由同学们自定义;同学们可以随时向老师反馈课堂情况,给老师提出提升建议,促进教学相长;换位思考的教学理念,打动着年轻的生命。

郭墨寒老师的课件为“抗疫”鼓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