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科生思政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20-08-18 阅读: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IPT004

课程性质:普通共同课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学时/学分:48/3

开课时期:大一

适用对象: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无

大纲执笔人:金兵

大纲审核人:吴忠良

修订时间:2020-8

当前版本:2020

 

二、课程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本课程要求学生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1、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基本轮廓。

2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

3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

4、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养成分析和评价历史、现实问题的能力,具备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思想道德: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1.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

教学目标1、3

1.2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2

2、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2.1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4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支撑教学目标1、2、3、4)

   重点内容:了解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

难点内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   抵御外来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支撑教学目标1、2、34

重点内容: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难点内容:认识无论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改良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必须另寻出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支撑教学目标1、2、3、4)

重点内容: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难点内容:认识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化;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支撑教学目标1、2、3、4)

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难点内容: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支撑教学目标1、2、3、4)

    重点内容: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求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难点内容: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支撑教学目标1、2、3、4)

  重点内容:正确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

难点内容: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支撑教学目标1、2、3、4)

重点内容:分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难点内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执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支撑教学目标1、2、3、4)

 重点内容: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难点内容: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支撑教学目标1、2、3、4)

    重点内容: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建树。

难点内容:分析理解“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开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支撑教学目标1、2、3、4)

    重点内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难点内容:正确认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重点内容:了解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难点内容:正确认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二节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一、极不平凡的五年

二、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第三节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六、教学安排

该课程每周3学时,16周,总共48学时。建议教学进度如下:

章节

学时数

导言

2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4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4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4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5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2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

复习或弹性教学

2

 

七、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学时

本课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没有实验。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以课内思想理论学习为主,课外阅读、调研为辅。课堂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为主,黑板板书为辅。

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设计,注意文理科区别,因材施教,采用案例讲授法、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手段——线下和线上教学相结合,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注意组织学生讨论,推动学生在感悟中获得认识、形成情感和明白道理。

 

九、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机考),平时作业、出勤、课堂表现。

成绩评定标准:总成绩(百分制)=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

 

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指定教材: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参考书目: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2005版。

[2]、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3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冯林主编:《重新认识百年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研究与争鸣》(上下册),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