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浙江:守好“红色根脉” 坚持中国化方向奋力打造宗教院校思政教育重要窗口
发布日期:2021-07-17 阅读: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宗教院校的建设发展,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办学方向,以宗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中心为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守好宗教领域的“红色根脉”,打造宗教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窗口。

一、坚持党的领导,严守政治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落实和改进宗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2020年9月8日,浙江省民宗委与省教育厅、浙江工商大学共建浙江省宗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指导中心成员由省民宗委、省教育厅、浙江工商大学的领导和专家组成,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承担师资的选派工作。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我省首家与省委宣传部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为中心的政治站位、师资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提供了保障,确保浙江省宗教院校始终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有力推动了宗教院校思政课程建设水平。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宗教院校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形成了比较深刻的认同。例如学生在作业中这样写:“作为一个新时代有信仰的宗教院校学生,我希望以复兴中国为己任,努力为教会和国家培养爱国爱教有道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

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把准方向关

指导中心旨在确保浙江省宗教院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围绕宗教中国化这一核心命题,推进浙江省宗教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宗教教育无缝对接,省民宗委、指导中心和宗教院校之间进行了充分沟通与密切协作,为了让授课教师对教学对象有更深入的了解,浙江省民宗委多次对授课教师进行宗教基础知识、宗教形势和宗教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指导中心组织集体备课,以增进授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倡议授课教师综合运用互动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型思政课堂,以开放的态度,与宗教院校的学生展开民主、平等的对话,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从教学实践来看,宗教院校的学生从不理解上思政课的意义,表现出些许戒备,表示“一些敏感问题课堂上不能说”,到后来,他们能够主动和老师敞开心扉讨论一些疑问,包括对国家宗教政策的疑惑之处。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开放的对话沟通,为“积极引导”奠定了基础,为培养爱国爱教的教职人员、推进宗教中国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坚持目标导向,紧盯质量关

为确保宗教院校教学质量,指导中心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师选聘上,遵循“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老师必须是共产党员,具有较强的政治站位;具有博士学位,有较深的专业素养,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要,能充分意识到宗教中国化的重要性,以及宗教中国化的要义之所在。二是在教学督导上,省民宗委和省工商大学不定期派员赴宗教院校进行督导,采取随机不打招呼的形式,听教师授课。对老师的上课进行打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管理、教学策略、教师自身素养等。学期末,省民宗委、浙江工商大学、宗教院校召开座谈会,总结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听取宗教院校对任课老师的反馈,分享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宗教学院的学生是因宗教信仰而汇聚的群体,这使他们的思维意识和日常交际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让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以授课的方式进入这个群体,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的思想、拓展他们的视野,这对于改变他们对世界、社会、人生和自我的认识能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指导中心的成立,推动了宗教院校思政课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我省坚持宗教院校中国化办学方向,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教职人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浙江省将在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的合作领域、更深的合作层次,更灵活的合作方式,不断提升浙江省宗教院校思政课建设水平,不断擦亮浙江宗教院校的红色金名片,奋力把浙江省宗教院校建设成为展示浙江省宗教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窗口”。


来源: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宗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