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我院教师李梦云、韩兴武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文: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4-09-05 阅读:

2024年9月5日,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梦云、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韩兴武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原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5日第4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向引领。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目标任务和重要保障进行。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出题目,全面深化改革做文章。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这些特征既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定性,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应促进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人口规模巨大既包含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难题。只有充分汇聚各方力量,才能不断攻坚克难,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应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事业,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应加快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了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应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全力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应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中促进和平发展。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在扩大国际合作交流中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方面阐述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用“七个聚焦”勾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完成。

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建设目标也无法顺利实现。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牵住高质量发展这一“牛鼻子”,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完善发展服务业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制度、空间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改革的多维发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以制度建设为重要抓手,促进城乡体制、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融合,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维护人民的民主权益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把民主政治充分融入人民政治生活之中,保障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更深层次、更长渊源、更宽领域的部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改革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动力,必须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供给全面满足人民在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各项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新变化。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应着力破解现存矛盾和问题,健全美丽中国建设责任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在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联合作战体系改革、跨军地改革等方面发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赋予改革创新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全局性谋划,落实好全方位的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领导、经济体制、创新体系、法律制度和国家安全等方面需要的保障,这些保障点亦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力点。

第一,“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应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这深刻体现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要坚持党对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实践中抓好改革落实,综合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工作。

第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应全面深化改革,应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应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前提下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助力维护市场秩序,充分激发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活力。

第三,“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提升国家整体的改革创新能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教育、科技、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注入改革创新力量。

第四,“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做到改革与法治相统一,将改革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中,进一步增强以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的法治意识、科学方法和工作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第五,“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应进一步全面深化国安改革,积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安全工作贯穿于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平安中国,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韩兴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李梦云,女,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研究会会长,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首批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浙江省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浙江省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工商大学党史党建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等杂志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央马工程委托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共青团中央重大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8项、其他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曾获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第十届浙江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教学比赛大奖。受邀参与人民网“百年历程的伟大精神”宣讲,多次受邀参与浙江卫视大型电视理论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