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吕义凯:青年暮气沉沉 如何重焕青春
发布日期:2013-11-11 阅读:

青年暮气沉沉  如何重焕青春

吕义凯

51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莫让青春染暮气》,指出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了。文章一出,立刻引起人们的广泛热议。从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唱哭无数年轻人,到汪峰的《再见青春》长期稳坐各KTV点唱榜前列;从电视剧《北京青年》大受追捧,到近期上映的电影《致青春》引发热议。怀旧和叹老,似乎已成80后一代的一个苍凉姿态。

一、各方回应与评论

(一)网友回应

一新浪网友评论到:谁的青春不迷茫?没有谁的奋斗过程不是艰辛迷茫的,也没有谁能在年轻时轻易过上轻松的生活。以前没那么多媒体工具让大家发声抱怨,现在稍微有点动静就能引起社会关注,这是好事,但媒体也不能过于放大这种情绪。我们应该在风雨中舞蹈,即使淋得湿透,也应赞赏青春的痛快。

一腾讯网友指出,80后正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角,肩上的负担是前所未有的重。前辈们怎能随意苛责年轻人心态早衰?如果说我们行动缓慢、气喘吁吁,那也是因为走在前人铺下的路上。

(二)媒体回应

《晶报》认为眼下青年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确值得关注,但关注的重点和方式不是给青年人扣帽子,应多从社会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找找原因,看看我们究竟给了青年人什么,又究竟是什么妨碍着青春的绽放和梦想的放飞。

《北京晨报》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应只让年轻人奋起,更不应凡事都从孩子抓起。希望年轻人有朝气,关键看成年人怎样作为,能否为他们铺好路,搭好桥,能否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大环境。

(三)知名人士回应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认为,如今很多青年人都已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迷失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泥沼里,失去了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力和对公共生活的道义感;他们将自己捆绑在房子、车子、票子的庸常生活中,青春理想、公共责任、人生价值、家国情怀则成了奢侈字眼,或如浮云般飘渺。

白岩松认为:“我觉得每一代年轻人都不容易……你们现在担心的是房贷,我们那时住地下室,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还会有自己的房子和车。青春从来就是不容易的代名词。

二、青年为何暮气沉沉

80后,最小的24岁,最大的也不过34岁,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属于青年人,80后一代正处于最青春的时候,本应该豪气干云、斗志昂扬,可为何变得老气横秋,难见奔放与热烈?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曾经有位网友发表过这样一篇帖子,虽然夸张成分很多,但也能从中看出一些青年暮气沉沉的原因。

(一)高房价等造成的沉重生存压力

目前,80后青年面临着沉重的生存压力,持续上涨的高房价、愈发艰难的就业形势和升迁压力使得青年每日为生计而奔波。有人说: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现实的压力,重塑了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们的人生航线。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和抱负,不敢无所顾忌地体验生活和闯荡青春,只能被动地迎合世俗社会的成功标准和游戏规则。所以,他们只能故作深沉的去“装老”,只能为了房子和车子成为“房奴”和“车奴”,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活力。

(二)制度不完善,社会阶层固化严重

 当今社会的不少领域和层面,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正在逐步丧失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走向板结与固化,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拼爹”现象的盛行。拼爹现象的存在使一部分群体通过特殊手段能够迅速获取某种利益或权力,而大部分人辛辛苦苦打拼却依然无法获得,这种现象造成了很多人的心理不平衡。拼爹现象的流行,会让其他年轻人变得心灰意冷、满腹怨气,甚至心生绝望和恨意。

社会固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稳一族”的迅速增加。 近几年,“硕士清洁工”、“城管硕士”、“大学生淘粪工”等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具有高学历的青年去做一些与其学历不太相称的工作,无非是看中这些工作的稳定性和在福利待遇方面的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公考编的行列,追求稳定,被称作“稳一代”。原本应该充满无限活力80后一代却过早地在追求安稳从容的生活,过早地将自己定位在和青葱面孔不相称的中年,令人深思。当稳一代称为这个时代青年人的代名词时,暮气沉沉也就不会让人惊诧。

(三)少年老成文化基因,让各时代的年轻人都暮气沉沉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少年老成一直是个偏褒义的词语。一个人老成持重是一种为大家称道的德行。而叛逆、个性则被人们看成异类。因此,对中国的青少年来说,少年老成是一个可欲的状态,为大家所推崇。如果一个人不想被类型化为反面的社会角色的话,他就只好走一条社会为大家面定的路。中国人这种伦理性,确实给人一个很道德的民族的感觉。然而,这种文化基因也使多数人顺从了这种选择,而缺乏了少年应有的朝气和活力。而且,中国又是一个特别注重论资排辈的国家,青年人由于敬畏论资排辈的习惯势力,做事就会缩手缩脚,唯恐孤立寡与,不敢稍有冒尖,只能苦盼媳妇熬成婆。这种情况下,不暮气沉沉也难。

三、青年人如何重焕青春

虽然很多人对80后集体变”的论断不太认同,但多数人表示应该正视这个群体中正在弥漫着的暮气现象。现阶段下,如何消除青年暮气、重焕青春显得十分重要。

(一)进行制度纠偏,创造公平的个人发展环境

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青年暮气沉沉的重要原因。要激发年轻人的活力,唯有为他们创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就业环境,要为他们创造更加平等的发展机遇,使社会实现真正的自由流通。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我们要进行深层次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制度性解压,减轻高房价和难就业给青年带来的压力,让青年能够看到未来和希望,才能重现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

(二)青年需改变观念,不断提升自我

要让年轻人驱散暮气,固然需要社会开放机会,保证公平竞争。但青年也要相信自己,主动行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境遇。当前很多人把自己的失败仅仅归责于社会的不公与自己的不幸,这种想法是错误和不可取的,一些人不思上进,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殊不知自己只要多加努力一下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消除暮气,需要改变观念,学会自我调节,不断提升自我。

(三)创造容忍叛逆心理和个性张扬的社会环境

少年老成文化基因和论资排辈的社会规则压制了青年的个性与活力,不仅使青年变得暮气沉沉,也使整个社会变得缺乏活力。要消除青年的暮气,必须要形成容忍青年人所具有的叛逆心理和个性张扬的社会风气,允许青年人犯错误,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这样才能发挥青年的创造力与活力,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中国社会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即便许多年轻人暮气沉沉,很多也是碰壁之后的选择,内心曾埋下过的种子,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气候也会复活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