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德树人成果展示
发布日期:2025-10-19 阅读: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背景下,浙江工商大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作为浙江省首家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的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在思政课教学改革、理论研究阐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打造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政“金课”,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教学成果,育人实效与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建设举措

学院切实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思政课程体系,及时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深入推进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在浙思政课引领力。

学院推进思政理论课在教学方法、组织模式、载体渠道等方面开展改革创新,在思政课教学中不断探索“互联网+思政”“数字+思政”等教学模式,相继推出第一届“青马杯·我心中的思政课”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我心目中的思政课老师”评选等系列创新举措。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突出思政课社会影响力。

国家一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依托湖州罗师庄、余杭朝阳村等18家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社会实践,先后有40000余名学生参与,形成社会实践报告10000余篇,择优出版了5辑《观察“两富·两美”浙江——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社会实践报告》。


积极牵头谋划 打造“思政金课”课程群, 提升思政课全国影响力。

牵头开设的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课说浙江》在中国大学慕课、学习强国推出以来,被全国151所高校采用,线上学习平台累计互动近8万次,累计访问367万余次,成为思政课的“金名片”。


二、学院办学成绩与教学成果

持续打造思政课精品课程群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课说浙江”为纽带,持续打造思政课精品课程群,现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1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


不断拓展思政课实践育人空间

学院创设 “卡尔・马克思杯” 浙江省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以竞赛为纽带,创新内容体系与形式,将理论学习转化为竞技动力。多年来,赛事成为全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平台,被誉为 “赛事中的思政课”,有效提升了思政育人的实效。同时,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开展 “千万工程”调研,打造 “行走中的思政课”。学生们在调研中收集一手资料、总结浙江经验,让理论学习与现实需求深度融合。


大力推进思政课场馆育人

学院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将浙江“三地一窗口”和“两个先行”的独特思政资源体系化、学理化为课程内容,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通过阐释“浙江经验”增进学生对中国发展理论逻辑的认同。


大力推动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提质增效

学院发布“浙商大AI马克思”数智思政平台,并在 CARSI 平台正式上线,为全国1000 余所联盟高校提供AI赋能的思政教育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打造浙版红色数字场馆资源 。


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内外联动拓展“大思政课”格局。学院作为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牵头与杭州二十余所中小学组建“浙里红潮 ·思享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联盟,其中“青言青行·同心同向”——大中小学生“大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统筹规划“大思政课”一体化内容。学院通过建立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工作联动机制,系统构建大中小学“大思政课” 一体化内容体系。通过联建联学、同讲共讲等方式促进青少年“同行动、共成长”。以青年之力,塑少年之魂;携手并进,共绘思政新画卷。


思政教学成果显思著


学院思政教学成果斐然。全国赛场上多名教师荣获首届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思政课教学能手等奖项。省级层面,多名教师荣获教学竞赛一等奖、省教坛新秀奖,同时还成立了三所浙江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从精品课程到顶尖师资,从实践创新到学段贯通,学院始终以 “立德树人” 为根本,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转化为育人实效。未来,学院将继续高擎思想旗帜,在思政教育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