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于2025年10月17日至10月19日在四川成都顺利举办。我院曾建平教授带领博士研究生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与社会意识实验室承办,来自全国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宣传系统、高等院校等50余家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和青年研究者参加会议。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平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文科建设处处长张雪永主持开幕式。开幕式后,8位中外专家围绕“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研究”核心主题,分阶段带来高水平主旨报告,分别从数智时代国家治理逻辑、全球AI治理路径、技术与思政教育融合等角度分享研究成果,形成全球智慧对话本土实践的学术交流格局。中外专家的报告既立足学术前沿,又紧扣国家与地方发展需求,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多元视角。
在分论坛汇报环节,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议题分别进行探讨。我院博士研究生赵星雨做题为《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数字化构建》的报告。报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基础性和引领性学科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构建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数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是新征程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着眼于人工智能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数字化构建的基本原则,强调在人才培养体系数字化构建进程中应坚持“技术赋能”而非“技术替代”,主张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聚焦于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任务优化和改进学科人才培养全流程,在坚持人才培养理念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的基础上,引入数字技术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方位革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强国建设伟业提供人才保障。
在分论坛汇报环节,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议题分别进行探讨。我院博士研究生赵星雨做题为《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数字化构建》的报告。报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基础性和引领性学科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构建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数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是新征程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着眼于人工智能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数字化构建的基本原则,强调在人才培养体系数字化构建进程中应坚持“技术赋能”而非“技术替代”,主张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聚焦于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任务优化和改进学科人才培养全流程,在坚持人才培养理念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的基础上,引入数字技术推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方位革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强国建设伟业提供人才保障。
本次国际会议既让国际及港澳专家的全球洞见与国内学者的本土思考形成有效对话,也让“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研究”议题在跨国界、跨语境的学术交流中更具全球阐释力与实践参考性,呈现了一场高水准的学术盛宴,为我院师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拓展了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与综合素养。